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胸大,综合色本一道在线,在她高潮时拔出高清视频

人民網
人民網

讓綠水青山“生金淌銀”——麗水深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拓寬“兩山”轉化通道

董陳磊、蔡秦
2024年10月23日08:35 | 來源:麗水日報
小字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體制機制,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抓手,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綠色引擎。

  麗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萌發地和先行實踐地。自2019年先行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探路以來,麗水聚焦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這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改革,系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各項改革任務,不斷開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境界。

  2021年,“麗水經驗”在全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示范現場會總結推廣;2023年,麗水獲國務院生態文明督查激勵;今年5月,麗水入選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名單,正式開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2.0版的新探索……

  時間在變,麗水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始終沒變。

  全國第一個鄉鎮和村級GEP核算、第一宗包含GEP增值的土地出讓、第一筆公共機構大型活動碳中和交易,以及“生態信用貸”“生態抵質押貸”等綠色金融產品創新……一份份精彩的答卷,擘畫了麗水生態價值實踐的壯美畫卷,精彩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和老區共富的麗水新篇章。

  “標準引領+制度創新”

  實現“綠水青山”可量化

  GEP是指一個地區生態系統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經濟價值總和。如果說GDP是衡量一座城市“金山銀山”的價值總量,那么GEP反映的就是“綠水青山”的價值總量。

  為了探尋“綠水青山”可量化的破局之道,麗水市成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強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統籌協調,建立GDP和GEP雙考核機制,編制形成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實施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在體制機制上開展大量先行先試的探索。

  “大田村的GEP約為1.6億元!”2019年5月,由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麗水)兩山學院共同完成的《遂昌縣大田村GEP核算報告》一經發布,引起了全國各地廣泛關注。大田村86歲村民程萬能感慨道:“頭一回聽說村里山、田、林、水,甚至空氣都有了價!”

  2019年8月,麗水出臺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辦法,以生態系統物質產品、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三個大類核算為重點,形成生態產品功能量和價值量核算的技術流程、指標體系與核算方法。

  這關鍵一步,讓“無形”的綠水青山得到了“有價”衡量。

  緊接著,一系列生態產品價值核算以及交易制度體系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發布全國首份《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指南》地方標準,率先探索試行與生態產品質量和價值相掛鉤的財政獎補機制,率先建立GDP和GEP雙核算、雙評估、雙考核機制……

  為了精準掌握生態家底、精確核算生態價值,麗水還探索建立了市、縣、鄉(鎮)和村四級核算評估體系,實現全域生態產品價值“可核算”。在實踐探索基礎上,麗水進一步拓展GEP進規劃、進決策、進交易、進考核、進監測、進項目、進金融、進司法、進生態損害賠償等“九進”應用場景。

  當前,基于GEP核算,麗水已建立生態產品政府采購和市場化交易機制,依托市、縣國企探索組建“兩山合作社”,在鄉鎮(街道)組建“生態強村公司”,成為分散生態資源收儲的經營主體。

  按照生態產品收儲、交易、招商、服務“四統一”原則,建立浙江省首個區域性生態產品交易中心,以“浙林碳匯”區域交易為實踐,開展各類生態資源和生態產品交易,構建生態資源資產開發經營的服務平臺和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平臺,負責行政區劃內生態產品收儲、開發及市場化運營。2023年,麗水市農投公司通過生態產品交易平臺購買“浙林碳匯”2萬噸,捐贈給杭州第19屆亞運會組委會,助力亞運碳中和。

  據統計,生態產品交易平臺自2022年12月試運營以來,已累計開展各類生態資源、生態產品、綠色產權等收儲2558宗,其中,完成交易1084宗,交易金額58.82億元。

  生態產品價值核算以及交易制度體系的建立,使生態產品價格得以明晰并形成一本“生態賬”,為“綠水青山”打下量化基礎,同時也為政府采購、金融信貸、市場交易等方式轉化價值、盤活生態資源提供重要依據。

“價值轉化+產業培育”

蹚出“兩山”轉化新路徑

在慶元縣海拔較高、人跡罕至的高山叢林中,有一些古老的茶園、茶樹群自然生長。這些散落在“荒野”的遺珠,被當地人稱為荒野茶。

因自然生長于天地間,沒有農藥和肥藥的人工干預,荒野茶逐漸成為了千金難求的原生態茶。為了讓這些“山珍”走出大山,2022年5月,慶元啟動了荒野茶的保護和開發,并將其打造成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我們首先建立了荒野茶樹數據庫,對古茶樹開展掛牌保護、動態監測管理和合理開發利用。”慶元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吳人豪介紹,經過資源調查,慶元共發現荒野茶地1.05萬畝,其中集中連片基地6000畝。

為了讓荒野茶“重獲新生”,慶元鼓勵村集體統計流轉拋荒的茶園和散落在山間的野茶,并將流轉的成片荒野茶基地上線麗水生態產品價值交易平臺,讓更多的人到慶元承包經營荒野茶。目前,荒野茶的生產經營主體已達20多家。

其中,由慶元龍溪鄉川鎮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推出的“瘦金芽”牌荒野白茶一經上市,就得到了各路茶友的好評,甚至還通過SGS國際權威機構的263項檢測,并在中國香港拍賣到每公斤28萬元。

從無人問津到“一葉千金”,慶元荒野茶的成功轉型離不開當地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高度重視,這也是麗水探索“兩山”轉化新途徑的縮影。近年來,麗水不斷開拓創新產業化路徑,全力推動“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變革性實踐,開辟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境界。

在生態經濟化上,麗水根植本土生態人文特色,聚焦品質農業、文化產業、旅游產業、林業產業、水經濟等五大富民強市生態支柱產業,以頂層設計思路完善破題生態經濟發展,開創了綠色發展創新實踐新路。

如今,“麗水山耕”生態有機農產品躍居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首位,產品年銷售額連續3年超百億元,平均溢價率超過30%;“麗水山居”田園民宿入選全國旅游產品8大創新典型案例;“麗水山景”入選省文化和旅游共同富裕最佳實踐案例,推出12條特色精品線路;“麗水山泉”建成年產15萬噸的礦泉水生產線,研發推出高端瓶裝水、桶裝泡茶水、美容噴霧水等系列產品……

麗水還開展古村復興模式和“拯救老屋”行動,在不破壞村落整體形態的前提下,對富含歷史的建筑、民居進行保護和二次開發,復活傳統村落整村風貌、文化基因,并依托古村發展鄉間客棧、文化驛站等鄉村旅游新業態,目前已對全市268個中國傳統村落、198個省級傳統村落開展系統保護利用,有效激活農村閑置資源,促進了廣大農民增收。

與此同時,麗水搭建“天眼守望”綜合智治服務平臺,連通來自21顆遙感衛星、城市物聯網、森林紅外監測等系統數據。它的內核置入GEP一鍵核算、一鍵交易等應用,并實現市縣100%貫通。

在經濟生態化上,麗水堅持“以產業定位科技,以科技索引人才”,打造以創新引領為顯著特征的半導體全鏈條、精密制造、健康醫藥、時尚產業、數字經濟等五大生態工業主導產業,在全省率先探索人才科技融合發展新路,聯動打好平臺“二次創業”“雙招雙引”戰略性先導工程和實施兩輪人才科技新政等系列“組合拳”。

近年來,麗水因地制宜引進和培育了德國肖特、國鏡藥業等一批環境適應型產業。創新“飛地”機制,與上海、杭州、寧波等地建立“生態飛地”“科技飛地”“產業飛地”,通過政策互惠、以地易地模式,合作探索生態產品價值異地轉化。

近三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實現倍增,五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實現翻一番,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大幅提升至63.7%。麗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無中生有”培育形成了全省第二條半導體全產業鏈,引進半導體行業頭部企業40家,項目總投資超700億元,創造了生態功能地區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麗水速度”。

“金融賦能+生態信用”

拓寬“生態變現”新通道

誠信為人之本,作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依托,生態信用更是如此。

自改革以來,麗水積極探索建立人與生態和諧共生的信用關系,開展生態信用體系研究,積極在全國首創“生態信用”品牌,護航生態產品價值有效變現。

立足生態資源優勢,麗水在全國范圍內首創生態信用制度,制定并印發《麗水市生態信用行為正負面清單(試行)》《麗水市綠谷分(個人信用積分)管理辦法(試行)》等4項制度,深化以生態信用為特色的信用體系建設。

作為金融賦值的重要衡量標準,麗水從“生態保護、生態經營、綠色生活、生態文化、社會責任”5個維度,編制生態信用行為正負面清單,設置13類53項守信激勵應用場景,構建形成全民參與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

云和縣霧溪畬族鄉在全市率先開始了生態信用評價和信用積分應用實踐,發布“生態保護”“垃圾分類”“五水共治”等生態信用正負面清單,以“正向加分、負向減分”方式對個人開展生態信用評價,形成生態信用積分。

同時,該鄉還成立“兩山兌”門店,個人可憑借生態信用積分到門店兌換油、鹽、米等生活物品,使群眾的生態保護行為獲得實際收益,形成正向激勵。此外,門店在生態強村公司的支持下,向農戶收購手工制品、土特產等,用于生態積分兌換和銷售,多舉措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同時,麗水創新與生態信用相掛鉤的“生態信用貸”等信貸服務,差異化賦值授信額度和給予相應的信貸利率優惠。截至2024年6月末,“生態信用貸”余額45.18億元。

基于生態信用體系,麗水相繼推出了GEP未來收益權、取水權等15類“生態抵質押貸”,實現了生態產品可質押、可融資,初步解決了生態產品融資“抵押難”問題。截至2024年6月末,“生態抵質押貸”余額325.55億元。

云和縣成立全國首個“兩山”銀行服務平臺,以云和農商銀行為依托,推出“兩山貸”生態信用貸款產品,利用生態信用評價結果,對生態信用良好的客戶在貸款額度、利率、辦貸流程等方面實施優惠政策,大力扶持集體經濟薄弱村、消薄生產、農戶個人經營等主體。目前,云和農商銀行已向霧溪鄉整體授信11億元。

在此基礎上,麗水出臺《金融助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指導意見》,引導全市各金融機構支持生價試點,著力解決碎片化自然資源入市壁壘問題。

遂昌縣組建“兩山”集團,在全省率先爭取到國家開發銀行30億元的“兩山”項目授信。遂昌農商行以大田村GEP核算成果為基礎,推出“綠貸通”給予整村授信7789萬元。景寧縣以GEP未來補償收益為質押推出“生態貸”,對大均鄉“生態貸”授信5億元。

生態信用作抵押,生態資源變資產,生態資產變資金。麗水綠色金融創新,正在進一步拓寬山區百姓利用生態金融“變現”的轉化通道。

奮進新征程,勇擔新使命。麗水正以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為牽引,在上一輪改革解決“可不可實現”問題的基礎上,著力解決“能不能充分實現”問題,全面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浙江省委黨校2024年秋季中青班學員黃偉君參與采寫)

(責編:葉賓得、王麗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