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胸大,综合色本一道在线,在她高潮时拔出高清视频

人民網
人民網

共富路上 一“面”之緣

王秋蕊、劉斌
2022年01月17日19:56 | 來源:麗水日報
小字號

  “一天能做20公斤,價格最高時賣15塊,一年最少能賺五六萬元。”冬日午后,麗水縉云縣舒洪鎮姓王村村民何子芳坐在門口,熟練地將晾曬好的縉云土面打包裝箱,整齊懸掛于竹竿上的土面在陽光照耀下隨風擺動,猶如金色瀑布。

  縉云土面是縉云特色傳統美食,也是縈繞縉云人心頭的“家鄉味道”。據統計,2021年縉云全縣土面產值超過2.4億元,從業人員7000多人。舒洪鎮姓王村是縉云較大的土面生產加工主產區之一,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土面。

  上世紀70年代以來,姓王村有著3代以上制面歷史的傳承人就有20多人。像何子芳一樣從事土面加工的村民超過全村總人口的一半,土面既是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也是村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

  32歲的王龍武是該村村干部,大學畢業后原本在外工作,2012年他看到家鄉土面發展紅火,便回到家鄉從事土面銷售。他說,向農戶收購土面,然后銷售給縉云、金華市區以及永康等地的農貿市場、小超市和小酒店。2021年,他就銷售了20萬公斤。

  看似家常的縉云土面為何備受市場青睞?舒洪鎮干部呂秉晟介紹,縉云土面歷史悠久,宋代詩人黃庭堅曾作詩盛贊:“湯餅一杯銀絲亂,牽絲如縷王箸惜”。土面的原料和工藝都很講究,原料選用傳統農耕有機栽培的優質908小麥品種,與高筋面粉組成1∶1配比黃金搭檔,再以古法傳承、原麥制作,經五次發酵和14道獨特工藝流程制作而成,口感爽滑細膩,醇香宜人。

  從古至今,縉云老百姓過年要吃“幸運面”,出嫁要吃“上轎面”,生日要吃“長壽面”,上學要吃“狀元面”……一碗傳承千年的土面,“裝”滿了縉云人心中的濃濃鄉愁。“這是一碗鄉愁面,也是一碗致富面。”王龍武說,自2001年縉云土面從農民餐桌開始走入市場,這根采用傳統工藝制作、飽含鄉愁的面條就帶領著村民走上強村富民的新路。2021年,僅姓王自然村就加工土面150多萬公斤,人均增收5萬多元。

  姓王村土面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和助推。近年來,縉云全力打造十大鄉愁富民產業,土面是其中之一,2021年3月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為了保持土面產量穩定,舒洪鎮昆洪村建設了千畝908小麥生產基地。早在2005年,姓王村就成立姓王土面專業合作社,對土面的生產工藝、檢驗規則、包裝運輸等都做了規范,精確到加多少鹽都按公式計算。

  鄉愁承載的是鄉土情懷和文化理念,它讓離開家鄉的人想念家鄉,也讓外地游客心生向往。姓王村村口的縉云土面博物館,承載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懷。2020年,蔣偉琪等三位鄉賢投資1000多萬元對其進行改造,將這座原來僅作為觀賞的博物館,打造成了集住宿、餐飲、研學等為一體的麥香隱墅民宿,書吧、茶吧、咖啡館一應俱全。2021年5月投入運營,吸引了上海、杭州等外地游客前來體驗,每年可為姓王村集體經濟增加30萬元的收入。

  除了縉云土面博物館,姓王村還將村里的主干道打造成為古香古色的“土面特色街”,村口建設了漂亮的牌坊,沿街民居進行了外立面改造,寬闊的街面青磚鋪地,安裝仿古路燈,讓鄉愁情懷漫溢全村。“外地游客來我們村,住古民宿,游古街,了解土面文化、親自動手制作,土面就賣出了鄉愁的味道!”何子芳說。

(責編:孫鵬、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