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株筍好吃還很低碳
杭州臨安推出國內首張農產品碳標簽
繼天目“臨碳”數字大腦發布之后,杭州臨安低碳建設又有新成果——國內首張農產品碳標簽“天目水果筍”碳標簽近日在臨安太湖源鎮發布。
作為國內首個“全國碳匯林業試驗區”,臨安對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的追求素來敏感而先鋒:先是發布了天目“臨碳”數字大腦,宣布太湖源鎮和湍口鎮分別創建“低碳”小鎮和“零碳”小鎮實踐區。近日,又發布了“天目水果筍”碳標簽。
什么是碳標簽?浙江農林大學碳匯專家周國模教授解讀,所謂碳標簽(Carbon Labelling)是為了推廣低碳技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把商品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在產品標簽上用量化的指數標示出來,以標簽的形式告知消費者產品的碳信息。換句話說,就是利用在商品上加注碳足跡標簽的方式,引導消費者選擇更低碳的商品,大家一起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盡一己之力。
為什么把碳標簽附著在“天目水果筍”身上,而不是別的農產品?說起來,這還與臨安雷筍產業的二次振興有關。
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臨安筍農發明了礱糠、秕谷覆蓋技術,讓雷筍“早產”、多產,雷竹產業就在臨安迅速發展起來,成為繼山核桃之后的臨安第二棵“搖錢樹”,并以超過50萬畝的種植規模,成就了臨安“江南最大菜竹園”的美譽。
然而,歷經多年的持續耕種,竹林退化問題在臨安日漸顯現,雷筍效益逐年下降,菜竹產業發展一度停滯不前。站在十字路口,太湖源鎮雷筍產業的領軍人物、種植大戶林漢良選擇了堅守和創新。歷經十多年的艱辛探索,林漢良成功找到了退化竹林的改造良方,即通過對退化竹林實施“一地一測、一地一策”的測土配方改造,讓退化的竹林恢復肥力和生機,并引育優質雷筍,施以獨家配制的混合有機肥,成功培育出甘甜爽脆、可去殼生吃的“天目水果筍”。
這種菜竹新品不光口感上佳,還是“固碳高手”。根據浙江農林大學的權威測定,“天目水果筍”碳排放值為-45.53g/kg,按目前產量推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713.91噸。目前太湖源鎮共種有“天目水果筍”3000畝。據此推算,每畝“天目水果筍”每年可固碳237.97kg,是眾多農產品中固碳效益最高的農產品。因此,被授予碳標簽。
林漢良道出了“天目水果筍”成為“固碳高手”的秘笈所在:“是因為我們給天目水果筍施了一款叫聚碳酶的獨家配方肥料。它最神奇的功效就是可以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可供水果筍吸收的氨基酸等營養物質,使水果筍擺脫了對傳統化肥的依賴,還能健康生長。”
太湖源鎮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創建低碳小鎮實踐區的具體行動之一,未來幾年,該鎮將持續加大“天目水果筍”的種植推廣力度,力爭今年年底前增加到5000畝,未來三年,擴展到3萬畝左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