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齊聚浙江 共話綠色低碳技術創新
2024綠色低碳創新大會在浙江湖州啟幕
人民網湖州8月15日電 (記者郭揚)正值第二個全國生態日到來之際,一場聚焦節能降碳的“生態盛會”——2024綠色低碳創新大會在浙江湖州舉行。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就綠色技術創新、能源綠色轉型、低碳人才匯聚、生態科普提質等話題各抒己見、共話創新。
“深海采礦是通向未來的產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副主任、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科技委主任李家彪在主旨演講上說,電能車輛需求量的不斷增長預示著車輛電池的主要金屬原材料需求量也同步提升。預計到2050年,諸如石墨(GR)、鋰(Li)和鈷(Co)等礦產需要增加500%左右,才能滿足人們對清潔能源技術的需求。
“與陸地采礦相比,深海采礦是一種社會干擾最小、廢物少、碳排放更低的選擇。”在李家彪看來,即便如此,深海地質、地形、水深給采礦車海底作業仍然帶來了不小挑戰。此外,深海礦產開發對海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都有一定影響,開發過程需受到嚴格的監管和約束,“深海采礦的風險不容忽視,需要更廣泛地看待各種礦物來源之間的內在權衡。”
2024綠色低碳創新大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郭揚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工業大學校長高翔則認為,能源的綠色轉型亟需科技創新支撐。據評估,近50%的碳減排量需依賴于尚未成熟的技術;在碳中和情形下,到2030年,清潔能源技術和基礎設施的總投資需超過4.5萬億美元。
如何做好支撐?浙江把眼光投向了高能級平臺的建設。
在高翔看來,通過布局十大省實驗室和十大技術創新中心,推動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引領性原創成果突破,可以促進重大基礎研究成果產業化,支撐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談及低碳創新,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英國伯明翰大學教授John Loughhead(約翰·勞赫德)就英國工業脫碳的情況作了分享。“就拿鋼鐵生產來說,我們把傳統的高爐進行改造,可以直接進行氧化還原生產。通過這樣的方式,所產生的廢氣可以進行循環使用。”約翰·勞赫德說,工業脫碳對英國而言優勢是多方面的,但挑戰同樣存在。
“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部署二氧化碳的運輸體系和存儲基礎設施,同時需要有商業模式的支撐。”約翰·勞赫德說,怎樣通過前20年的實踐形成比較好的工業脫碳模式和商業運營模式,這是英國面臨最大的挑戰。
除了專家學者們的觀點碰撞,會上還發布了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國際“新三可”標準碳源匯監測核校支持系統研發、面向新型電力系統的煤電低碳靈活關鍵技術、藍碳交易項目碳匯計量與監測方法體系、自然工質CO2循環理論與技術在內的2023年度中國碳達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創新。
綠色低碳發展是人類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宏偉目標的必由之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愈發凸顯其深遠意義。
位于湖州南潯的水上服務區超低碳“被動房”項目。會務組供圖
這次活動主辦地湖州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中國美麗鄉村發源地、綠色發展先行地。
安吉余村率先探索提出“全場景、全要素、全生命周期”零碳鄉村的發展構想,吸引全民參與減排、固碳、增匯活動,打造了“綠色、低碳、共富”的樂游型低碳鄉村;吳興建成浙北地區首座恒溫恒濕植物工廠,通過技術賦能、數字賦能、綠色賦能,探索光電科技與植物科技的新融合,土地利用率增加10倍以上;德清抓住下渚湖濕地為浙江省首批、湖州市唯一的林業碳匯試點機遇,通過德清兩山合作社向下渚湖街道收儲了1.5萬噸濕地碳匯指標,累計向有需求的企業和銀行等售出超1.4萬噸濕地碳匯指標;南潯練市水上服務區“被動房”項目總改造面積1145平方米,以被動式低能耗技術為支撐,利用太陽能供暖系統、制冷系統和光伏發電系統,實現極高能源利用率……這些年,湖州在推進綠色低碳創新發展的過程中,探索出了越來越多的創新經驗。
湖州吳興太湖智慧農業園。會務組供圖
“生態之于湖州有著特殊的意義。它是一個氣質鮮明的城市定位,也是一次逐綠前行的動力變革。”湖州市主要負責人說,這些年,湖州加快產業綠色轉型,新興產業集聚度達72.4%,先后引進工控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莫干山地信實驗寶等科研平臺,成為長三角唯一的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十四五”以來,單位GDP能耗下降3.6%,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提升17個百分點。
正是在這樣一座“綠色”的城市里,世界科技工作者聯合會第96次執委會也借著這次大會舉辦之際,發布了“綠色低碳發展倡議”,號召全球科技工作者面對緊迫的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挑戰,必須超越國界與學科界限,進一步加強開放、交流、合作,以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支撐,建設一個更加團結、和平、綠色和繁榮的世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