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本乱理伦片在线观看胸大,综合色本一道在线,在她高潮时拔出高清视频

人民網
人民網

《2023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2023年中國海平面公報》發布

完善監測體系 提升應對能力

人民日報記者 劉詩瑤
2024年04月24日08:0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了解海洋災害發生和海平面上升狀況,建立科學的監測、觀測和預警機制,對于提高海洋災害應對能力和減少海洋災害帶來的損失具有重要意義。2023年,影響我國的海洋災害以風暴潮和海浪災害為主,與近10年平均狀況相比,災情總體偏輕;沿海海平面仍處于有觀測記錄以來的高位。

  日前,自然資源部發布《2023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2023年中國海平面公報》。

  與近10年(2014—2023年)平均狀況相比,2023年海洋災情總體偏輕,直接經濟損失為平均值的44%。與2022年相比,2023年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有所增多。

  2023年滸苔綠潮整體規模大、分布范圍廣、主體位置偏南

  《2023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23年,影響我國的海洋災害以風暴潮和海浪災害為主,伴隨赤潮、綠潮等生態災害。

  2023年,我國沿海發生風暴潮過程14次,7次造成災害,直接經濟損失約24.8億元。近海發生災害性海浪過程28次,直接經濟損失約2600萬元。2022/2023年冬季,海冰冰情較常年略偏輕,冰級2.5級,海冰最大分布面積約2.4萬平方千米。2023年我國管轄海域未發生海嘯災害。近海海域發現赤潮46次,累計面積約1500平方千米,其中,有毒有害赤潮29次。

  此外,2023年滸苔綠潮繼續影響我國黃海海域,最大覆蓋面積約998平方千米,與近10年平均狀況相比,2023年滸苔綠潮具有整體規模大、分布范圍廣、主體位置偏南等特點。

  總體來看,風暴潮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最重,占總直接經濟損失的99%;造成人員死亡失蹤的全部是海浪災害。從單次海洋災害過程看,“杜蘇芮”臺風風暴潮災害造成的損失最重,福建省海水養殖、海岸防護工程和漁船均不同程度受損,直接經濟損失約14.6億元。

  分區域來看,遼寧、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6個省份出現不同程度的災害損失。福建省直接經濟損失最重,約為21.2億元,占總直接經濟損失的85%。

  據統計,近10年來我國沿海共發生風暴潮、海浪、海冰、赤潮等海洋災害223次,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75.88億元。其中,海浪災害發生次數最多,共發生133次,平均每年發生約13次。2023年,我國沿海發生海浪災害次數較少,為5次;2016年發生海浪災害次數較多,為29次。

  海溫、氣溫、風和降水等是引起沿海海平面異常的重要因素

  《2023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1980—2023年,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5毫米/年;1993—2023年,上升速率為4.0毫米/年。2023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1993—2011年平均值)高72毫米,仍處于有觀測記錄以來的高位。

  分區域來看,2023年,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沿海海平面較常年分別高122毫米、74毫米、43毫米和52毫米,其中環渤海沿海海平面達1980年以來最高,臺灣海峽沿海海平面為近8年最低。從各省份來看,沿海海平面均高于常年,其中,天津、河北最為顯著,分別高145毫米和143毫米;遼寧和山東次之,分別高97毫米和85毫米;上海和福建沿海海平面升幅偏小,均低于35毫米。

  從各月變化來看,2023年2月北部灣沿海、5月河北北部至長江口以北沿海海平面為1980年以來同期最高;11月我國沿海海平面為近10年同期最低,較2022年同期下降94毫米,另外,1月、7月和8月我國沿海海平面較2022年同期下降幅度均超過40毫米。海溫、氣溫、風和降水等是引起沿海海平面異常的重要因素。

  我國高度重視海平面上升應對工作。近年來,自然資源部優化觀測布局,完善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監測體系,建立了覆蓋我國近海的海平面立體觀測網,2009年開始,組織11個沿海省份開展海平面變化影響調查業務化工作,全面掌握海平面變化影響狀況;加強海平面上升風險預警,提升災害防治能力,建立海平面科學評估機制,不斷完善海平面上升精細化預測模型,深化沿海岸線資源、水資源、濱海城市安全、典型海岸帶生態系統等專題風險評估試點,推進粵港澳等區域海平面上升風險評估,完成國家級和省級海平面上升風險區劃;強化海岸防護韌性,有效提升基于自然的適應能力,將海平面上升納入海洋工程設計、海岸防護和濱海城市防潮排澇能力校核指標體系,科學確定設防標準,保障防護對象的安全,因地制宜實施海岸防護工程生態化建設和改造,協同發揮生態系統防潮御浪、固堤護岸等減災功能;積極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加強防災減災宣傳,大力推進海平面相關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陸續與多個國際組織和相關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共同應對海平面上升與氣候變化風險。

  我國已建立較完善的海洋災害調查評估和海平面變化監測評估體系

  從影響狀況來看,近40年來,海平面上升的長期累積效應造成海岸帶生態系統擠壓和灘涂損失,影響沿海地下淡水資源;高海平面加大風暴潮、濱海城市洪澇和咸潮入侵致災程度。同時,沿海地區地面沉降導致相對海平面上升,加大災害影響程度。

  2023年,遼寧、山東、江蘇、海南沿海部分監測岸段海岸侵蝕加劇,其中砂質海岸平均侵蝕距離約2.7米;河北北部、山東、江蘇南部沿海部分監測斷面重度海水入侵程度加重,重度海水入侵距離均超過6.8千米;與2022年相比,長江口、錢塘江口和珠江口咸潮入侵程度總體減輕,咸潮入侵次數和影響天數均減少;風暴潮和濱海城市洪澇給福建、廣東、廣西等省份帶來較大影響。

  據介紹,在我國,海洋災害具有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等特點,每年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海平面上升是氣候變化的重要指標,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海平面加速上升對沿海自然生態環境和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了解海洋災害發生和海平面上升狀況,建立科學的監測、觀測和預警機制,對于提高海洋災害應對能力和減少海洋災害帶來的損失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自1989年開始發布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中國海平面公報,目前已經建立較為完善的海洋災害調查評估和海平面變化監測評估體系。通過分析2023年度海洋災害發生狀況、海平面變化以及影響情況,自然資源部組織編制了《2023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2023年中國海平面公報》。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24日 14 版)

(責編:艾宇韜、康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